當前報紙日期: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首頁» 港改革公營醫療收費方案 急診費用擬增至400元
  分享給朋友  |   www.digg.com www.technorati.com www.yahoo.com www.twitter.com www.facebook.com www.reddit.com del.icio.us www.stumbleupon.com www.google.com www.furl.netm
 
港改革公營醫療收費方案 急診費用擬增至400元
【發佈日期】2025-03-26 01:15:30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香港及香港中通社3月25日消息,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當日舉行記者會。該局局長盧寵茂公佈香港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包括上調急症室、門診、病理檢驗服務等收費標準。有關方案於2026年1月生效。

盧:公營醫療面臨四大困境

盧寵茂表示,目前特區政府對香港醫院管理局服務資助額超過97%,公立醫院部分服務資助額達100%。香港公營醫療系統現時面臨四大困境:系統失衡、資助錯配、服務浪費、求過於供。為確保公營醫療系統可持續性,特區政府決定推動改革。

根據改革方案,急症室收費將由現在的180元(港元,下同)上調至400元,第一類危殆和第二類危急病人可豁免收費。門診方面,普通科門診收費由50元上調至150元,藥物每項收費5元;專科門診收費由135元上調至250元,藥物每項收費20元。

病理檢驗服務和非緊急放射造影服務的基礎項目維持免費。病理檢驗服務進階項目收費50元,高端項目收費200元;非緊急放射造影服務進階項目收費250元,高端項目收費500元。病人住院期間和急症室病人的緊急放射診斷、病理檢驗和藥物維持免費。

特區政府亦增設全年收費上限,每人每年1萬元,適用於所有收費項目(自費藥械除外),預計約7萬名因病情需要經常使用醫院服務的重症病人將會受惠。

盧寵茂指出,醫療收費改革會循序漸進,務求在5年內達到改革目標,屆時將維持9成整體公營資助率。他強調,特區政府會本著“能者共付、輕症共付”的原則,加強對“貧、急、重、危”病人的醫療保障。

社區組織協會回應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表示擔心收費調整不利基層市民及夾心階層的長期病患者,認為必須透過更全面的醫療收費減免制度,保障他們不因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適切治療。

對於急症室調整收費,協會認為必須確保基層及夾心階層安心使用急症室服務,同時需要改善公營基層醫療服務,例如增加家庭醫學診所、社區護理服務等,分流急症室服務使用者。

引導市民多善用基層醫療服務

香港一直以高質量的醫療系統引以為傲。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香港女性平均壽命全球第一為88.17歲,超過日本女性88.09歲;香港男性平均壽命全球第二為82.38歲,與第一位的瑞士男性82.42相當接近。

有關數據足見香港高效且普惠的公共醫療體系成效,公立醫療相對私立市場的平價收費,一直是“模範生”。但面對人口老化、服務需求上升、成本持續增加等挑戰,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存在被濫用情況,排隊時間過長,可持續性承受巨大壓力。

香港上一次醫改是2017年,如今已過去8年。以往的收費制度不可持續,存在一定弱點,令公營醫療服務不能更精準資助。

目前,公營醫療服務市民負擔費用佔比極低。醫療衛生經常性開支逐步增長,直至2022/23年度,預算已高達約1,278億港元,佔政府經常性總開支的22.7%。

儘管全球各地醫療系統都因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面臨挑戰,但香港醫療制度以稅款收入為基礎,美國是市場主導,新加坡則推行強制性醫療儲蓄計劃,台灣以社會保險為主,日本更施行全民醫保制度。以新加坡、日本為例,兩地在醫療衛生方面的開支佔政府總開支比例約為13%。

醫改並沒有能適用於全球的標準模式,但香港醫管局強調,是次改革並非簡單的增加收費,而希望引導市民改變過往使用公營醫療系統的模式,不要濫用高成本服務,多善用基層醫療服務。

 

我的名字:   驗證碼:
已有評論0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時事新聞網保持中立。
 
 
廣告服務   |    關於我們   
網址:www.macautimes.mo 地址:澳門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1樓
電話:2842 1999(總機) 8798 1983 / 8798 1984(廣告部) 傳真:2842 1333
電郵:macautimes@hotmail.com 社長:楊達夫
版權屬于澳門時報所有. Copyright 2022 macau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澳門天心電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