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於去年9月16日正式開業後,在滿足居民就醫需求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國際醫療等大健康產業與相關項目。
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邀請澳門協和醫院副院長李偉成、輔助生殖中心醫療組長古少君、醫務部技術管理人員劉偉霖出席,探討澳門協和醫院發展情況。
李偉成在節目中提到,澳門協和醫院積極推進優化公共醫療服務資源、培養本地人才及助力大健康發展等三大目標。目前已提供47項專科門診服務,累計服務超過1萬人次,其中今年5月份後,專科門診量服務人次顯著提升,相對1月份超出3倍服務量。此外,影像服務亦提供超過9千人次,當中九成為山頂醫院轉介的免費醫療服務,有效分流山頂醫院的病人。衛生局資料顯示,目前,大部分專科的平均輪候時間少於3週,只有個別專科可能需5至6週,輪候時間較以往有顯著改善。
關於醫療人才培訓方面,李偉成稱,澳門協和醫院目前已啟動首屆28名住院醫生培訓計劃,明年亦計劃再開展住院醫生培訓計劃。醫院至今已開展3輪普通科醫生公開招聘,共吸納35名澳門居民,並已提供在職培訓,包括安排由北京協和醫院派駐專家開展臨床帶教,以及提供機會讓符合條件的醫生前往北京協和醫院進修學習,亦已啟動程序招聘 9名醫生助理,進一步吸納本澳醫科畢業生。
另外,澳門協和醫院輔助生殖中心已於今年2月26日開設不孕門診服務。古少君表示,中心至今已接診230對不孕夫婦,當中平均年齡約37歲,有3成年齡逾40歲。中心計劃於本月起提供人工授精服務,今年9月將提供一代試管體外受精和二代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未來還將逐步推出體外授精(IVF)及凍卵服務。此外,凍卵服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節目有聽眾反映,本澳目前僅鏡湖醫院可為癌症患者提供核醫學檢查服務,且輪候時間長。李偉成表示,協和澳門醫學中心正籌備核醫學檢查服務,預計今年第三季投入使用。中心現時已引入4台先進的放射治療設備,並計劃籌建腫瘤中心,希望為癌症患者提供一站式的治療服務,包括放射治療、前期診斷、外科手術及其他專科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