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廣東有望再添一個4,000億GDP強區。近日,佛山市南海區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該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4,000億元,有望成為廣東第八個、佛山第二個經濟總量突破4,000億元的市轄區。
廣東下轄21個地市、122個區縣(含縣級市),按2023年經濟數據,有5個區經濟總量超過5,000億元,分别為南山區、天河區、福田區、龍崗區和寶安區,順德區和黃埔區分别以超4,000億元的經濟總量位居其後。2023年,南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30.5億元,在同期全省各區縣經濟總量排名中位居第八,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2024年,南海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預計將成為繼順德後,佛山又一個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000億元的轄區。
作為工業強區,南海始終堅持製造業立區不動搖。改革開放之初,南海以“六個輪子一起轉”成就了縣域經濟“南海模式”,實現了農業大縣向工業化大步轉型,創造了躋身“廣東四小虎”的發展傳奇。經過40多年發展,南海已擁有萬億規模工業總產值,培育出汽車製造、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等16個產值超200億元的優勢產業。
近年來,南海堅持一體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全省唯一的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大力構建以高水平農業、高技術製造業、高品質服務業等為支撐的“三高四新六集群”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城市能級,深化農村改革,激活人文經濟和科技創新“雙引擎”,加快建設現代化活力新南海,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南海地區生產總值不斷實現跨越式、高質量增長,體現了南海始終堅持製造業當家,推動科技創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持續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南海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繼續走在前列,為佛山體現經濟大市擔當挑起大樑,也表明廣東推進“百千萬工程”正不斷取得新成效,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加快構建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