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交通事務局計劃分階段調整現有街道輕型汽車泊車位長度至平均5.5米,首階段率先調整南灣商業區一帶的泊車位尺寸,其中家辣堂街部分平行式的輕型汽車泊車位已完成調整工作並隨即開放使用。
現時本澳泊車位大小規格基本規範為長度5米、寬度2米至2.5米。其中,路邊平行式泊車位尺寸一般約為長度5米、寬度2米,而停車場內垂直式泊車位的尺寸則約為長度5米、寬度2.5米。
交通事務局表示,隨著社會發展及居民用車需求和習慣陸續轉變,近年新註冊車輛中,體積較大的車輛漸見增長,較大型輕型汽車的比例正呈增加趨勢。有見及此,經考慮地理環境條件、行人及行車安全、可提供之車位數量等因素,局方計劃分階段調整各區街道泊車位長度至平均5.5米,首階段計劃先調整南灣商業區一帶的泊車位,包括家辣堂街、加思欄馬路、南灣大馬路、馬統領巷、商業學校街、羅保博士街、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的咪錶泊車位,涉及的車位數量逾130個。
交通事務局期望通過是次適當調整泊車位的長度,能夠更好地滿足居民的泊車需求,提升泊車效率,並表示會持續關注居民的意見與建議,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措施,以打造更便捷、更安全的出行環境。
根據內地《城市道路路內停車泊位設置規範》規定,一般停車位標準尺寸大小是根據車型大小來確定的,其中小型車位尺寸採用2.5-2.7×5-6米的尺寸,單車道回轉車道寬度不小於3.5米,雙車道不小於5米,回車路段應滿足一輛車一次性回轉的需要,為安全起見或可停中大型車輛,多設置為6米以上。至於香港的路邊車位尺寸方面,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私家車及的士停車位應長5米、寬2.5米。
由於近年電動車愈來愈流行,不少車款體積較大,而且一些七人車及SUV(運動型多用途車)等車身長度都達4.6至4.8米不等,若要泊在路旁咪錶位,倘若前後泊位都已泊上一架大小相若的房車,要成功泊位存在一定難度。此前,有立法議員提及相關問題時認為,應按照車身較長的輕型汽車的外型特徵,科學及智慧地規劃和設計泊車位的大小及進出角度,且不應忽略其寬度,其他的考慮因素還包括駕駛者進行操作所需的空間、車輛迴轉半徑以及駕駛者和乘客進出車輛所需的空間。
為進一步理順泊車秩序及便利車輛通行,交通事務局除決定調整街道輕型汽車泊位長度外,亦計劃陸續於具條件的地點使用斜泊式電單車泊車位。據交通事務局日前公佈,家辣堂街為今年首個調整泊車位設計的地點,當中電單車泊車位改裝後共可提供約90個斜泊式泊車位,而近八角亭一側的泊車位已完成調整,並率先於3月7日晚上啟用;至於近加思欄花園一側的電單車泊車位改裝,以及涉及23個輕型汽車咪錶泊車位的加長工作將緊接開展,預計3月下旬可供使用。
交通事務局表示,考慮到有社會意見提倡斜泊式泊車位的訴求,局方在聽取各道路持份者、社團和諮詢組織的意見,並經評估道路條件、行人及行車安全等因素,將有序地在多處安裝或改裝斜泊式電單車泊車架。局方現正審視本澳其中2,000多個直泊式電單車泊車位,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改裝為斜泊式設計,並會審視其他道路的空間和泊車條件,在較狹窄的地方優先安裝斜泊式泊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