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據香港中通社及中新社香港3月19日消息,香港正計劃在北部都會區建設第三間醫學院,已有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三所高校向政府提交建議書。香港理工大學當日公佈,新醫學院定位面向未來AI賦能的醫療生態,透露專家諮詢委員會已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等21位專家坐鎮。
林大輝:理大願承擔醫學院開支
香港目前有中文大學、香港大學設醫學院。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宣佈,政府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三所有意申辦醫學院的學校已提交建議書。
理大校長滕錦光在當日的記者會上介紹,第三間醫學院的建設是應對香港迫切的醫療需求,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重要舉措。新醫學院會以人工智能、“醫工結合”為發展主軸,亦會發展基層醫療和預防醫學。
滕錦光指出,醫學院的定位是面向未來AI賦能的醫療生態,採用AI賦能的嶄新、高效益醫學教育模式,為AI時代培養新一代醫生。課程將採用4年制,招收第二學位學生,學生應具備相關學科知識和背景。
理大在醫療教育方面擁有逾45年的豐富辦學經驗,為各醫療專業培養逾5.2萬名畢業生;擁有逾1,300名醫療相關教研人員,以及超過90個相關實驗室、教研配套及臨床培訓設施。
臨床實習方面,滕錦光指,大學與多間內地醫院合作提供臨床實習,包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四川華西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
校董會主席林大輝還表明,大學願意為興建香港第三間醫學院“出錢出力”,共渡時艱。在北都區牛潭尾校舍落成前,如有需要,理大願意承擔醫學院開支,但具體數字“天機不可洩漏”。
另外,理大公佈專家諮詢委員會21人名單,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諾貝爾獎得主Barry Marshall等,亦包括多間內地和海外醫學院院長。滕錦光透露,近期通過各種交流手段與醫學專家進行合作,曾親自拜訪鍾南山院士,聽取他對理大新辦醫學院的寶貴意見,獲得鍾南山的認同,並給予大力支持和精闢指導。
科大日前透過新聞稿表示,擬籌辦的醫學院課程設計旨在與現有兩所醫學院錯位發展,既符合國際標準,亦回應本地社會需求。至今已與超過20所海內外領先醫學院及醫療機構簽訂協議,將提供短期臨床實習機會,並推動跨境醫療創新。
浸大指出,計劃將新醫學院命名為“前沿綜合醫學院”,致力通過融合創新技術和前沿研究,及傳統醫學和中醫藥的智慧與西方醫學的先進思維,推動醫學進步。
政府工作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內與提交建議書的大學進行會面,進一步了解各間大學提出的建議;預期今年內完成評核。
三高校背景迥異各有所長
“競爭可謂相當激烈。”香港特區立法會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坦言,三所大學學術背景迥異、各有所長,在這種良性競爭鞭策下誕生的醫學院,教學與研究質量必然有所保障。
港科大是首所表態有意籌辦第三所醫學院的大學,該校校長葉玉如表示,憑借在人工智能與前沿科技的獨特優勢,港科大致力建立一所結合卓越臨床實力與科技創新的醫學院。
港理大優勢在於醫療科技教研經驗豐富。“這些學生畢業後大多進入醫管局工作,兩個機構早已建立起緊密合作。”林哲玄補充說。
港浸大則以專攻中醫藥著稱,該校中醫藥學院不僅提供專業課程,亦營運診所服務,在醫學教育和病人護理方面擁有豐富經驗。港浸大還獲特區政府選定為香港首家中醫醫院的服務契約承辦機構。林哲玄認為,若港浸大成立醫學院,將在促進中西醫協作方面大有可為。
他期待,香港第三所醫學院擁有國際化教學環境,讓學生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多元發展的選擇和出路,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和國際專上教育樞紐。